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2024年11月21日
萊思麗·海澤爾頓
总浏览: 234
今日: 1
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
作者: 萊思麗·海澤爾頓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年: 2022年10月5日
页数: 336
定价: 378
装帧: 平装
ISBN: 9786267129388

内容介绍

 

 

   西元六三二年,在經歷了將近二十年艱辛的佈道與抗爭,正當伊斯蘭如旭日東升之際,六十三歲的穆罕默德突然倒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穆罕默德的九位妻子沒有為他留下一名男嗣,他生前亦無指定繼承人。誰將在先知之後領導大家,成為最迫切的問題。

  到底誰有權接下穆罕默德的棒子,成為新一代的領導人。是代表阿拉伯傳統部落力量的「遜尼派」,還是擁護穆罕默德直系血脈的「什葉派」?先知離世後,後宮遺孀較勁、部落首領鬥爭、新信仰與舊傳統的矛盾、貴族與平民的利益爭奪,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日常。這一切積累到二十年後,終於引爆成血腥內戰。第四任哈里發阿里試圖力挽狂瀾卻無力回天,萬般無奈下與穆罕默德最寵愛的遺孀阿伊夏兵戎相見,也為「遜尼」與「什葉」兩派千年的爭鬥揭開序幕。

  本書作者萊思麗.海澤爾頓廣泛參考多元的史料,大量引用阿拉伯文學中的詩歌與民謠,細心揣摩關鍵歷史人物的性格、思維與困境,相當立體地描繪出穆罕默德、阿里、胡笙等三位人物的迷人面貌。此外作者希望在呈現客觀史實之外,帶領讀者深入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悲喜哀樂、人性弱點與崇高的美德。

  本書不僅是理解早期伊斯蘭歷史與當代中東政治的重要參考,更可引領讀者思考政治與宗教、權力與理想之間糾纏不清的複雜關係。

 

作者简介

 

 

萊思麗.海澤爾頓(Lesley Hazleton)

 

  英國裔美國記者、作家,現居西雅圖。曾在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九年間為《時代雜誌》駐耶路撒冷代表,也為《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哈潑》、《新共和》等雜誌撰寫中東問題相關報導。其後專注於宗教、歷史問題的寫作,作品包括《第一位穆斯林:穆罕默德的故事》(The First Muslim: The Story of Muhammad)、《瑪利亞:一部有血有肉的傳記》(Mary: A Flesh-and-Blood Biography)與《不可知論:一則靈性宣言》(Agnostic: A Spirited Manifesto)。

 

  海澤爾頓總在不同信仰之間徘徊,並堅持對宗教保持開放、懷疑的態度。她形容自己為「曾經想要成為拉比的猶太人,也曾唸過天主教學校、幻想成為修女,最終成為一個懷有濃厚宗教情懷的不可知論者,但不屬於任何組織性宗教。」

 

  海澤爾頓曾在TED上進行兩場關於伊斯蘭與宗教問題的演說,累積了超過四百萬讀者的點閱,分別是:懷疑是信仰的必要部分(The Doubt Essential to Faith)、如何閱讀《古蘭經》(On Reading the Koran)。

 

譯者簡介

 

夏莫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作有《朕乃女人:武則天.中國史上唯一女帝的傳奇一生》。

 

編輯前言
推薦序:權位鬥爭高於信仰傳續?(林長寬教授)
地圖:七世紀末的中東
圖表:書中主要氏族與親屬關係圖
重要人物介紹
楔子 阿舒拉節屠殺:什葉派與遜尼派分裂歷史的開端

第一部分 穆罕默德
第一章 先知之死:種下分裂的種子
第二章 項鍊事件:先知寵妾的清白
第三章 王者之劍:與先知最親近的男人
第四章 最後朝聖:究竟誰是先知繼承者?
第五章 諮詢會議:首任哈里發阿布─巴克爾

第二部分 阿里
第六章 大地上的受苦者:被剝奪繼承權的先知家族
第七章 粗野賤民的反叛:第三任哈里發遭弒
第八章 第一次內戰:信徒之母與首任伊瑪目的對決
第九章 哭泣的駱駝:信徒之母的潰敗
第十章 尖叫之夜:敘利亞總督的反叛
第十一章 離棄派的出走:遜尼極端主義的興起

第三部分 胡笙
第十二章 先知氏族的傷逝:被迫去國的第二任伊瑪目
第十三章 永遠的殉教者:第三任伊瑪目之死
第十四章 永不結束的內戰:從阿舒拉節屠殺到蓋達組織
第十五章 西方勢力的介入:莫忘先知一統伊斯蘭社群的初衷

前言

暂无

暂无评论

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至少2个字符)
请输入您的称呼(至少2个字符)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