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追溯了《星球大战》和《沙丘》等电影中令人惊叹的外星景观,同时帮助保护了传统的贝都因文化。
我的贝都因向导阿卜杜拉带路,一路攀登乌姆伊什林山(Jebel Umm Ishrin,海拔1753米)的峭壁,这是约旦最壮观的山谷——瓦迪拉姆(Wadi Rum)的东壁。虽然如今瓦迪拉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沙漠景观之一,但在1917年英国考古学家兼作家TE·劳伦斯(T.E. Lawrence)穿越瓦迪拉姆时,很少有外人听说过这里,他将这道东壁描述为“一道巨大的红色壁垒”。
四十五年后,他的旅程启发了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电影有效地将瓦迪拉姆介绍给了外界。
早在劳伦斯之前,当地的贝都因人就已在这些悬崖上攀爬到令人眩晕的高度,开辟出令人眩晕的道路,穿过山间最狭窄的缝隙,到达最深处的裂缝,绕过圆顶的山顶,追捕野山羊。
我和阿卜杜拉追随着他们的脚步,攀爬上乌姆埃吉尔(又名拉哈巴特峡谷)的裂隙。通道逐渐变窄,岩壁上布满了风化的壁龛和精致的天然石柱,仿佛通往一座古老神殿的路。我气喘吁吁地坐到一张黑色砂岩长凳上,在阿卜杜拉身旁休息。我们深入乌姆伊什林山腹地,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直到一声类似人声的口哨声突然打破了宁静。我伸长脖子,环顾四周的悬崖。如此高耸隐秘的地段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魔法精灵的藏身之处。

瓦迪拉姆的超现实景观曾是众多电影大片的拍摄地(图片来源:Anthon Jackson)
阿卜杜拉笑了笑:“椋鸟。”他解释说。它们两段的口哨声在周围的希斯玛高原很常见。
该地区绵延数百英里的红色沙漠,大部分延伸至沙特边境以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约旦那片充满奇遇的狭长地带。这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瓦迪拉姆保护区为中心的土地,被迷住的劳伦斯形容为“魔幻萦绕”、“浩瀚无垠、回声震耳欲聋、宛如神明”。近几十年来,这片地外地形已成为众多卖座电影的背景,包括《普罗米修斯》(2012)、《火星救援》(2015)、《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2019)和《沙丘》(2021和2024)。
也正是在这里,一群贝都因人和英国朋友经过多年的精心勘察,于2023年2月揭幕了一条全新的长途徒步路线:瓦迪拉姆步道。这条10天的顺时针环路从乌姆伊什林山(Jebel Umm Ishrin)蜿蜒120公里,涵盖了瓦迪拉姆梦幻般的美景,远远超出了人们常走的四驱车道路,深入保护区的中心地带。正如这条步道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本·霍夫勒(Ben Hoffler)所解释的那样,它融合了贝都因人的多种步道:“它连接的道路包括步行道、牧羊道、骆驼道、狩猎道、走私道(以及)通往麦加的古老朝圣之路的一部分。”
霍夫勒花了十多年时间在该地区开辟山路,包括埃及的西奈山和红海山路,以及贝都因人之路——一条横跨大陆、连接约旦和上埃及的1200公里长的路线。然而,对霍夫勒来说,瓦迪拉姆有着独特而持久的魅力。“这些山峰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是我在希斯玛高原的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瓦迪拉姆]也孕育着贝都因文化,这种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比你在希斯玛高原沙特阿拉伯地区看到的更为传统……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大多数游客乘坐封闭式四驱车轻松穿越瓦迪拉姆(图片来源:Alamy)
如同数个世纪前建造佩特拉古城的纳巴泰文明一样,扎拉比耶人(如今保护区内最显赫的贝都因人社群)也被杰贝勒拉姆山脚下潺潺流淌的泉水吸引,来到瓦迪拉姆。杰贝勒拉姆山是一座雄伟的山峰,耸立在乌姆伊什林山对面的山谷之上。泉水周围的岩壁上长满了野薄荷,上面刻满了古老的赛木德语和希腊语铭文,还有几座独特的纳巴泰神殿。
然而,就在几代人之前,位于杰贝勒拉姆山脚下的贝都因人村落还只是一堆用山羊毛搭建的帐篷。得益于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努力,这里(以及约旦其他地方)的大多数贝都因人如今都已永久定居,越野车有效地取代了骆驼,四驱车旅游业则推动着当地经济发展。大多数四驱车旅游团都会向南行驶,沿着山谷蜿蜒而行,宛如一条条由铁轨组成的公路。
相比之下,瓦迪拉姆步道则向东攀升,深入蜿蜒的群山腹地,从一开始就人潮稀少。十天后,它回到了起点,沿着杰贝拉姆山坡一路攀升,一路令人毛骨悚然,最终回到温泉。
登山家兼探险家托尼·霍华德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瓦迪拉姆吸引,并在瓦迪拉姆登上旅游地图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探索和发布该地区首批登山路线的过程中,他与扎拉比耶的会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热情好客和对险峻地形的了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瓦迪拉姆之路首先是对瓦迪拉姆贝都因人的致敬”(图片来源:安东·杰克逊)
霍华德和霍夫勒一起在埃及徒步西奈古道后,两人开始与霍华德在瓦迪拉姆的朋友(其中包括扎拉比耶的长老)合作,在约旦开辟一条类似的长途古道。
与霍夫勒在埃及的其他项目一样,瓦迪拉姆步道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徒步者和当地人的需求。虽然允许独自徒步,但设计者坚信,在贝都因向导的陪伴下,才能获得最美好的体验。
“瓦迪拉姆步道首先是对瓦迪拉姆的贝都因人的致敬,”霍华德说道。“他们凭借祖先留下的知识,对这片土地及其动植物了如指掌——他们总是友善的伙伴,充满乐趣!”
“这条路承载着许多心血,”扎拉比耶的一位长者萨巴赫·艾德说道。“(这是)一次与自然和贝都因人生活共处的美好体验,远离尘嚣和现代生活……它赋予了这个地方一种特殊的精神——彻底的宁静。”艾德解释说,修建这条路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是为了支持贝都因人社区,让“新一代年轻人参与到这条路上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汽车旅行来工作。”
霍夫勒相信,像瓦迪拉姆步道这样由贝都因人主导的举措,能够帮助保护贝都因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如果说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贝都因人懂得如何在荒野中可持续地生存,”霍夫勒说。

这条小道穿过峡谷,直达悬崖顶(图片来源:Anthon Jackson)
虽然徒步走完整个路线需要 10 天,但时间紧迫的人可以分段徒步,就像我选择的那样,从路线六个部分中的第一个开始:穿越 Umm Ejil。这条路线通往壮观的Wadi Umm Ishrin沙丘,周围的悬崖隐藏着大量的岩画以及纳巴泰和赛木德铭文。翻过另一个崎岖的山坡,Khor al-Ajram 盆地的沙地向南延伸。穿过美丽的Abu Khashaba 峡谷后,我们攀登了Jebel Birda(1,574 米),站在巨大的岩石拱门之上。从 Birda 山脊可以俯瞰瓦迪拉姆最伟大的砂岩地块,包括北、西、南三个方向。
从这里出发,小径向东延伸,告别营地和瓦迪拉姆经典的沙漠景观,进入荒凉的高原,这是这条路线中最荒凉的路段之一。然后,小径沿着一条古老的骆驼小径向南蜿蜒,经过古老的墓地、历经岁月侵蚀的碑文,以及散布着早已被遗忘的商队踪迹的山谷。
这条路线的下一个地标是约旦最高峰乌姆达米(海拔1854米),距离沙特边境仅1公里。当我攀登最后一段路,登上岩石嶙峋的山顶时,云朵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萨尔曼,我这段路程的年轻贝都因向导,解释说,这座山峰的名字与贝都因人古老的正义与荣誉法典息息相关。被称为“达姆”( damm ,意为“血”)的血仇,长期以来都是通过这条不成文的法律来解决的。在瓦迪拉姆这样的贝都因人聚居地,这条法典至今仍然适用,部落酋长仍然与民政当局并肩作战,或代替民政当局,担任传统的法学家。
从山顶向西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焦橙色的断崖,我不禁琢磨着,这名字或许就是因为此时此刻,断崖呈现出锈迹斑斑的光泽。我正欣赏着连绵起伏的山脊,它们耸立在一望无际、洁白无瑕的沙丘之上。就在这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条阿拉伯语信息欢迎我来到沙特阿拉伯。

这条小道上遍布着古老的纳巴泰语和赛木德语铭文(图片来源:安东·杰克逊)
这条路线实际上并未进入沙特阿拉伯,而是向西北蜿蜒进入希贾兹山脉,最终抵达路线的最终峰顶:杰贝勒拉姆峰(海拔1734米)。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贝都因人一直攀登杰贝勒拉姆峰的山峰,至今仍有兔子和山羊在树木繁茂的沟壑间穿梭。对于完成全程路线的徒步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终点,他们需要使用绳索、安全带,并沿山西坡进行多段速降。
离开村子时,我跟几位导游提到了想再来一次,走完整个环线的愿望。瓦迪拉姆的四驱车之旅节奏紧凑,模式化十足,越来越多人选择入住受《火星救援》等电影启发的豪华太空舱,而这条小路则以缓慢而刻意的蜿蜒曲折为特色,带来更深刻、更震撼的体验,而且方式也更加环保。
贝鲁特美国大学的文化人类学家塔蒂亚娜·哈达德告诉我,她希望这条小径的开辟“象征着人们日益重视瓦迪拉姆的生态脆弱性以及保护的重要性”。与普遍的假设相反,她指出:“沙漠生态实际上相当脆弱,许多贝都因人已经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瓦迪拉姆的退化。”
但除了保护瓦迪拉姆的自然环境之外,保护贝都因人社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这条路线的核心。
“贝都因文化正处于十字路口,”霍夫勒说道。“如果(这片土地上的祖传知识)失传,那将是全人类的文化悲剧。”他解释说,要想延续下去,“就需要真正运用它。需要学习它。需要实践它。需要传承给后代。”
暂无评论
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