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秩序与历史 卷三
内容简介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秩序与历史·卷三》**是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所著《秩序与历史》五卷本系列中的第三卷,首次出版于1957年。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析了他们对灵魂、城邦、宇宙秩序等方面的观点。沃格林通过详细的哲学解读,展示了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形成。
在《秩序与历史·卷三》中,沃格林首先回顾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框架,特别是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人类存在的理解。两位哲学家虽然有不同的理论,但他们对哲学的贡献为西方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石。
作者不仅仅关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还分析了他们如何影响历史的进程和西方文明的塑造。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行对比,揭示两位哲学家在政治、伦理和形而上学上的不同立场,并展示这些差异如何塑造了后来的哲学传统。作者在书中批评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强调古代哲学提供了历史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启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秩序与历史·卷三》是沃格林学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治哲学、历史学、以及西方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这本书被誉为对古代哲学的经典解读,影响了20世纪政治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是理解西方思想发展的重要读物。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年1月3日-1985年1月19日)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被誉为“政治哲学的巨人”,尤其以其在政治思想、哲学和历史的交叉领域的贡献著称。他的学术生涯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经历了纳粹主义、冷战等多重历史背景,这些因素深刻影响了他的哲学思想。
沃格林出生于德国科隆,父母是天主教家庭。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学、历史学以及哲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早期的学术生涯中,他深入研究了西方政治思想的经典文本,并对奥地利哲学、历史以及德国社会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沃格林在学术界的启蒙来自当时的历史学和哲学大师,他尤其受到历史学派学者的影响。
随着纳粹政权在1933年掌权,沃格林作为犹太人背景的学者,遭遇了政治压制和学术打压。1938年,沃格林一家被迫逃离德国,搬到法国并最终在1940年迁居美国。在美国,沃格林开始了他与现代政治哲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和思想体系。1944年,他获得了美国国籍,并在美国的多个学术机构,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圣母大学等地教授政治学。
沃格林的学术思想深受古典哲学和基督教传统的影响。他致力于研究政治和历史中的“秩序”与“意义”的问题。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对历史与秩序的哲学分析,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和社会事件的简单串联,而是一种存在的表现,其中涵盖了人类与神圣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以及历史的“意义”问题。他批判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现代性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破坏。
沃格林的哲学包括对西方文明的深入反思,尤其是对西方历史中思想与秩序的演变。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思想与政治理论,他提出了一种称为“符号形式”(symbolic form)的理论,认为历史中的“秩序”总是通过具体的象征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这些形式传达深刻的历史意义。
沃格林的哲学思想强调历史与人类存在的深层次关系。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事件的堆砌,而是每个社会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符号、宗教信仰以及哲学思想来构建和维持社会秩序。在沃格林看来,历史是一种“存在的飞跃”,即历史不是单纯的物质过程,而是包含了对真理和意义的追寻。
沃格林也批判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认为现代社会过于重视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就,而忽视了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主张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的反思来恢复人类社会的“秩序”。
暂无评论
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发表评论